本篇文章793字,读完约2分钟

> 西藏海拔高,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供暖时间长,供暖需求大。然而,牛粪、木柴和煤等传统取暖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用0+气体污染环境,取暖效果差。因地制宜,寻找一种适合当地条件的高效、清洁的供暖方式,是西藏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也是“十三五”规划要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西藏重大科技项目(ZD20170017)和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技术研究所区域重点项目(KFJ-STS-QYZD-004)的共同支持下,该项目着眼于高海拔寒冷地区冬季供暖的民生需求,研究西藏太阳能集中供热,在集热、蓄热、辅助热、换热与传热、余热资源利用、集热领域补牧补光等八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建成了以太阳能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太阳能集中供热示范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西藏冬季供热综合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符合环境、能源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

“高寒高海拔地区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示范”通过验收

据了解,该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降低了当地热用户的个人热成本,大大改善了当地+0+燃气环境,而且实现了太阳能区域集中供热技术的“本土化”,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彩那镇政府办公区、居住区、学校等总面积6600㎡的建筑供暖,形成了集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壁挂供暖、太阳能干燥、阳光浴室于一体的太阳能综合示范。同时在集热田进行种草,实现了放牧与光、两用的互补。

“高寒高海拔地区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示范”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兼研究员徐刚表示,西藏是世界著名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总辐射量超过67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00-2400小时,利用清洁、环保、可再生的太阳能进行区域集中供热是可行的,有利于解决当地化石燃料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困境。

3月18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重点区域项目“高寒高海拔地区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示范”在四川成都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在集热领域实现了集热、蓄热、辅助供热、换热与传热、余热资源利用、互补放牧和采光八大创新成果。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高寒高海拔地区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示范”通过验收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