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6字,读完约7分钟

出生于重庆,18岁来到成都,在川大读生物学……出生于……1942年的董仁威是这次访问过的科幻小说中最年长的 早在1979年,《科学文艺》创刊后第三期,董老就发表了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是科幻界的正宗前辈 除此之外,董仁威还是“杂家”:年轻时担任成都儿童营养中心主任,对食品和营养学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笔耕不中断,编辑科学读物是超过100种植物学专家,写了一些关于兰花研究和栽培的书 被熟人和家人称为“拼命三郎”,自己两年前出版了《花70+人生》一书。 “我想写养生,但不小心写了自传。 《70+打开人生》,董仁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年1月70岁,他的人生主题是回到科幻,成立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织科幻星云奖,在他有生之年全力以赴,从此他也成为成都乃至科幻界 2001年,董仁威担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工作了10年 在这期间,中国用科幻走路,起伏不定 “科幻世界”打开了出版市场,但各级主管部门对科幻界的态度依然冷热不均 董仁威表示,中国科幻组织依然缺乏团结业界许多人的共同体,缺乏“不仅是中国,更是团结世界中文科幻界的力量”。 年,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在香港注册成立 为了使在内地的活动获得合法性,协会名又注册了“时间幻影”企业,作为星云奖的运营主体 第6届世界中文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从右向左:董仁威、吴岩、姚海军(照片来自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为了创造这个民间奖,动了很多人的头脑。 因为是民间性质,活动以志愿者为主体组织,不要求回报待遇 我们既没有钱也没有人。 光是科幻整体的热情,可能会多次放弃。 (董仁威事详细讲述了星云奖来的困难:第一届还很顺利,因为大家的期待值不高。 发现吴岩、姚海军、杨枫、程梦波等,作为骨干成员 我儿子和程序波又去到处找人了 颁奖现场租了成都的家电电影院,花了四千元 我以前参观过好莱坞,我们也走在红地毯上,说之后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们希望青年像电影明星一样,也追科幻明星 年10月,在第6届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仪式开始之前,何夕(右)和姚海军(左)并排走在红毯上(照片来自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之后,问题变多了。 找不到固定的支持者,两三次我们找到四川省科学协会,省科技馆副馆长支持我,馆内二楼可以免费录用 四川省的一家公司也以入股的形式支持了这两次 但后来发现星云奖没有经济效益,公司不想来。 总是认为科技馆里大家也应该换个地方 我开始到处找人了。 山西某出版社的杨副总编支持了我5万元,所以第四届星云奖跑到了太原。 钱少,规模也小不了,很难。 从科技馆开始,星云奖的势头变大,科幻迷们形成了习性,每年都在等待这个集会,所以不能越来越小。 我们学习了奥斯卡颁奖典礼,中途穿插了各种节目 因为经费不够,杨总临时找乐队,没怎么靠近。 第五次,果壳网的公主十三和未来事务局支持了我们 他们的活动策划组织经验很多,所以北京这次开放的局面比较好 但是后来算上账还挣不到钱,他们不想再做了 我又开始游击,在成都找到了支持者,所以回到成都做了第六次 他们也发现这件事赚不到钱,开始退,说能不能中断一次? ——不行! 我还去北京找了我的朋友,很多朋友,最后联系了新华网的社长助理。 他那时参加大部分活动,理解我,忘年交。 于是和新华网接头,签订了5年的合同,从第7次开始稳定下来,连续2次在北京,影响越来越大 但是,新华网也是公司,支援公益事业的经费有限,所以我们找到了以迅速发展科幻产业为目标的公司北京壹日文化,一起为科幻星云奖筹资。 年11月,第九届星云奖颁奖典礼现场(照片来自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去年在第九届重庆举行 为了壹日文化的专业支持,活动做得相当好。 如果他答应去找赞助商,我就解脱了 重庆是我的家乡,颁奖期间我回去召集了当地的科幻作家和大学科幻协会。 尽管如此,重庆当地真正关心科幻小说的人很少 但是,与《流浪的地球》后不同,下次去重庆,星云奖将受到全民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开放局面,今年很多地方希望举办,形式也不限于颁奖,可以企划成科幻节 星云奖和银河奖其实是部分重叠的,与其在成都,不如在全国各地试试吧。 目前,主要大城市计划在上海、南京、大连、深圳、武汉建立科幻人员联络处,更大范围地开展系列科幻星云奖颁奖的民间活动。 西部智谷是董仁威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年下半年,由于星云奖的积累和期间几次拍卖活动,董仁威在这里设立了内地第一个科幻博物馆 “当时的朋友要求我去那里。 因为政策支持不需要房租。 然后杨枫跟着我,旁边创立了八光分 但是一年后再付房租。 而且很贵。 我这个公益性组织出不去,必须全部搬家 现在离我家不远。 每天走,不多7000步 (董仁威的时间幻影和科幻博物馆,现在深深地藏在温江区某大型住宅区的高层单元大楼里。 与其说是博物馆,不如说是陈列室 “空间很小,但全国的科幻收藏,是我这里的核心,唯一没有。 》董仁威走访,晚清发表的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民国时期的科学读物、《科学文艺》、《智慧树》等科幻科普期刊、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姚海军主编《星云》的手刻版、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的 刘慈欣说自己开始创作的时候用了电脑,然后他在老家拿出了压住箱子底部的稿子。 这里收藏的是他唯一的手稿。 科幻博物馆的部分收藏(宋敖/摄)董仁威展示了中国晚清时期发表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荒江钓鱼酒吧着的《月殖民地小说》,1904年在《刺绣小说》杂志上连载的(宋敖/摄)科幻博物馆也寻求空间的巨大机会 附近邹都区的一个创业园区,远处的绵阳美丽岛,对他的博物馆表现出兴趣,但我认为博物馆首先需要核心深刻的东西。 “很多人喜欢我就是为了这个。 “相对于成都打造“科幻之都”,董仁威也持同样的态度“无论是科幻城还是科幻产业园,里面都需要好好的复制” 如果以房地产为中心会怎么样? 他认为建设科幻之都需要开放包容的精神。 “不仅仅是成都和四川省的高度,至少要从世界的高度来看问题,才能真正建设科幻之都。 ”全球视野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董老对自媒体社会的适应和接受 以他为群主的科幻科普作家微信群已经超过了400人,还有世界各地的联系方式和交流群 “我们办公室一般有两三个人,但我们的网络很大,马上就来。 我写书的话,10天之内所有的原稿都会寄到”他指的是放在桌子上的“中国百年科幻史话”。 “这样的团体在中国很少找到,基本上是理想主义者。 几次到现在都是奇迹 《中国科幻百年史话》,董仁威/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年12月(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热门:科幻成都③|董仁威:科幻星云奖的一路艰辛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