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9字,读完约5分钟

“在中国的乡下,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鞭炮声、欢声笑语、孩子们的吵闹声,构成了愉快和谐的共振。 但是,今年的春节完全不同,喜洲街头空没有人。 只有工作人员定期喷洒消毒水,到处注意洗手、口罩、远离人群的标语,激励着我们村子,合作抗击病毒……

7月7日,林登与喜洲民众聊天。 中新社记者刘冉阳摄影

这是美国人布莱恩·林登在中国大理喜洲定居第16年,在与往年不同的气氛中召开。 他也利用难得的闲暇开始写书,全面回顾了自己和中国35年的故事。

林登的中国“奇遇”

林登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来中国游学的外国人之一。 他有着众所周知的身份:知名精品酒店“喜林苑”创始人、喜洲古镇“洋村长”、“中美文化交流大使”,甚至是电影《他来自太平洋》的主角表演者。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来自美国的贫困家庭,从16岁开始每天工作14小时。 20世纪80年代,在一位教授家里洗地毯时,林登第一次知道了中国。 之后,他申请了去中国留学。

图为7月7日,林登(右)走在喜洲街头,与当地人聊天。 中新社记者刘冉阳摄影

“接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入学通知时,他说:‘你能明确一下正在洗地毯的林登吗? 反复听到”。 工作人员对我说:“明确! 因为你是最无产阶级的。 “”“林登的回忆。 这样,他来到中国,开启人生的“奇遇”。

——首先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主演电影后,申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企业在中国的实习机会。 接着,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也伸出了“橄榄枝”。

“为什么斯坦福要我? 因为我很珍惜我在中国的经历”林登说,中国让他这个落魄的美国年轻人彻底改变了人生。

在中国留学期间,林登旅行了除海南以外的所有省份和地区。 即使之后回美国,他有时也会回中国。

林登在新书中写道:“我对这个国家的预感总是被事实推翻,所以我想保持谦虚,深入探索为什么会有误解。”

图为7月7日,林登像往常一样,给在田里活动的村民们送了冰可乐。 中新社记者刘冉阳摄影

更了解中国,从乡村开始

2004年,结婚生子的林登和夫人带着两个儿子再次回到中国。 这次,他们辞去了美国的工作,卖了房子,打算在中国的乡下定居。 辗转各地后,他们对苍山洱海之间的喜洲一见钟情。

“中国文化的灵魂,隐藏在乡下,”林登说。

进入喜洲一隅、稻田旁边的两院的白族民居“杨品相宅”,成为林登一家梦想开始的地方。 他们先花了几年的时间,把老房子修好,然后建成精品酒店和教育文化交流营为一体的“喜林苑”。

“在修理的过程中,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 林登表示,杨品相家的第双层门楼使用白族特有的三滴门楼方式。 下雨的时候,雨水需要经过三层房檐后落在地上。 “和中国人一样暗示着”。 雕刻栏和照壁各处隐约可见的“清白传家宝”等家训也让人感受到中国人特有的智慧。

在喜洲,除了古老的建筑物外,最吸引林登的是村子里的人和日常的烟花。 几乎每天,林登都会背着背笼去早市,走在大街上穿过胡同打招呼。 大家也亲切地称他为“林村长”。

夏天下午,阳光普照,林登像往常一样给在田里活动的村民们送来了冰可乐。 “不能再带回家。 请自己喝。 “洋村长”叮嘱道。 但是大家都收集了可乐。

“看,这就是我们的‘金花’。 这就是总是为家人着想的中国人。 ”。 林登说,这些勤劳善良的人,是中国快速发展背后的真正软实力。

图为7月7日,林登(右二岁)在喜林苑与住宿客人进行了交流。 中新社记者刘冉阳摄影

让世界读中国

来华35年,林登见证了中国的迅速发展。 以交通为例,1985年,他从昆明第一次来大理,坐了整整10个小时的公交车。 现在,坐电车只需要两个小时。

“我的朋友们现在经济生活富裕,20年前有着无法想象的政治和知识开放。 ”林登说,如果不是中国,他不太可能看到和理解这些变化。

在喜洲定居的十多年里,林登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万旅行者和许多学校、机构,进入当地早市、稻田、工作坊的体验,只为了分享他接触到的灵活真实的“中国”。

目前,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林登所在的大理,旅游陆续恢复。 喜林苑的天台上,再次坐着充满各种肤色的旅行者。

“我们不应该站在单一的立场上看中国。 她有着5000多年的独创性价值观。 如果像刺猬一样过于自信和固执,就不能完全理解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巨大勇气。 ”。 对于众多客户的疑问,林登做出了真诚的回答。

在回忆录的引言中,他说:“让我们以开放和务实的态度来应对中美的分歧。 制造狐狸而不是短视的刺猬,可以了解中国,走得更远。 可以预见,我的灵魂将永远走在喜洲小路上。 ”。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这个美国人写下35年中国“奇遇”记 他想让世界读懂中国!”

地址:http://www.g3gw.com/new/3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