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3字,读完约3分钟

所有被置换者,只有像王娜娜一样站着,才能治愈,成为新的自己。

在所有报道的化名读大学的例子中,河南周口王纳纳事件最为焦急。 最新消息是,王娜正等待开庭。 她的需求是,张莹必须道歉并赔偿13元。 代替13年的人生,每年一元。

娜娜37岁了。 她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想通过到西部的教育进入教育领域,当老师。 2003年,她参加高考,以为落榜了,在国外打工,后来得知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被张莹取代了。 张莹毕业后当了教师。

现在,王娜也想当老师,但是困难很多,37岁的时候,她被很多人录用了。

从媒体持续关注中,这件事可以让我们窥见其全貌。 年,王娜娜申请小额贷款被拒,但同样条件的人成功了。 她发现被拒绝的理由是个人信用问题。 银行发现她有大学学历,她写的只有高中,那时她才知道自己被代替了。

这次“信用危机”改变了她的人生。 她成了维权者,继续解释自己的人。 她叫张莹,发现了那个假的“王娜娜”。 对方为了赔偿而处理问题,被王娜娜拒绝了。 此后,这件事成了真正的“公共事”,河南各级教育部门介入。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注销学历,张莹被教育部门撤职。

王娜希望张家道歉,但张家自始至终没有道歉。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很普通,张家也没有网友想象的那么背景深刻,张莹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但是,这种普通人之间的代沟,其实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 那不是因为一方用实力压垮另一方,而是普通人之间命运的踩踏,那也更残酷。

因为王娜多次被顶替的人和被顶替的人的命运真的会相交。 娜娜的执念是找回她过去永远过去的时间。 她后来进入洛阳理工学院读书,体验大学生活,这种美丽,让她明白了自己失去的东西的宝贵。

代替张莹,被命运捉弄着。 因为获得了通过作弊读书的权利,学位也不足以给她带来多少荣耀。 被揭发后,她当然也失去了这一切。 这样的失落无疑折磨了她,所以没有道歉。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王娜娜在法庭上需要,第一是“道歉”,13元赔偿也是象征性的。 来自张莹的道歉将是这件事的一个终结。 如果有“我错了”这样的话,两个人也可能就此分手,各自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张莹不想道歉,这种固执,仿佛想顽固地维持过去的时间。 这就是化名的悲剧。 意味着剥夺人生的可能性。 这个“可能性”换算成钱不容易,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不明确。 正好因为那个倒霉,会成为被顶替者心中永远的伤口。 所有的替补都在知道真相后陷入某种心理困境。

据报道,山东省最近检测出242名冒名顶替者,其背后有多悲伤“王娜”? 我们可以从王娜和张莹命运的挣扎中窥见怎样悲惨的人生——而一切被取代的人,都可以像王娜一样勇敢、治愈、成为新的自己。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被顶替上大学的王娜娜:要对方道歉 13年索赔13元”

地址:http://www.g3gw.com/new/3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