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8字,读完约10分钟

朱岩和他的8*10架后置摄像头

去年9月26日,北京798艺术节以798艺术区玫瑰的名义开幕,艺术节以“辉煌的70年”为主题,旨在梳理和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艺术的快速发展成果。 在这期间展示的798部关于历史影像的摄影作品中,有很多来自“798”的图画书。 这部用8*10架后视摄像头完成的作品,作者是摄影师朱岩。

朱岩拍照工序非常繁杂,当初拍摄《798》图画书时,在拍摄之前他从事了三个月的文字工作。 收集资料,深入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及其艺术。 “比如拍摄画家,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他喜欢喝酒还是其他,有个性的宣传? ”。 这些前任对朱岩很重要,但不仅如此,从熟悉的朋友开始拍摄,他说:“更熟悉的才能更真实,更真实的才能让拍摄的影像更坚实,更社会。”

然后,他说“那个看起来像信息”,放弃大量拍摄,也放弃了从那里找图的“读图形式”。 他只给全国人大拍了一张。 他会选一个找好位置的钟摆。 看起来随意的工具是他翻箱子,从满是灰尘的垃圾里翻出来的。 感觉照片需要摄影者的看法,认为被摄体在作品、时间、空之间融为三位一体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他的《798》图画书在798艺术区的历史飞速发展中,成为充满记录性和艺术性的珍贵作品。 迄今为止,《798》图画书发行量达5万册,畅销世界许多国家,成为其他国家了解798、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窗口。 2003年朱岩创立的798“图策从业室”接收了很多世界各地的媒体人和组织。 许多想全面报道798的国内外报纸、杂志、电视媒体都发现了朱岩。 其中,cctv第一篇专题报道798是朱岩诱惑摄制组拍摄的。

2019展览照片“工厂、机械、诗人的语言”

出生于艺术世家

我从事理工学的领域

朱岩出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父亲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师,母亲是北京阜外医院医生。 随着科大迁到安徽合肥,朱岩也跟着家人了。 朱岩的父亲年轻时上补习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自己的《芥子园》。 朱岩和哥哥都有自己孩子的书,看不下去了就拍了一本画,但是父母担心这样会不会误了学习。 1972年至1982年,朱岩10年的学习是在科大附属小学学习的。 在科大这样的纯理工环境下,当时的朱岩甚至不知道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电影学院等有趣的大学。 1982年,朱岩进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选择了机械设计专业,但大部分原因认为还是会画画。

1986年,大学毕业后的朱岩被分配到“上海渔船工厂”,到2003年798年成立“图策职工办公室”为止,时间已经有17年了。 21岁至26岁的人生韶华时期,朱岩在上海渔轮厂担任工程监督,这种知识劳动都是密集型的,而且很多人需要合作完成的工作,逐渐让有个人价值的朱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捷克摄影师约瑟夫。

798名记录者

是在拍摄前制作文字的摄影家

1992年,来到北京后,朱岩创办了时尚设计制作企业。 1998年,开始拍摄。 之后,马上接触了798。

过去的798还不是“文化动物园”。 原798工厂又称国营北京第三无线器材工厂。 迄今为止是718联合工厂的第三分工厂。 1964年4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的《四元字1035号》和《四计字1354号》两个文件,联合工厂分家,拥有798家工厂。 718联合工厂为民主德国支援建设。 1954年秋季开工,1957年10月7日完成,举行开工仪式、国家验收。 作为大型国有(军工)公司,原718联合工厂及其下属各工厂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为原子弹、卫星升天等重大工业科技项目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原798工厂在80年代没落,全厂员工从2万人不到4000人,许多工厂的工厂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经济效益持续低迷。

曾经798的“涂鸦和标语”

朱岩摄影798餐厅的名字叫“江湖”,是这一时期实验艺术家来到这里时的第一个状态。 90年代以来,随着一位艺术家“聚集居住”在这里,798逐渐成为文化现象。 但是,当时进入其中的艺术家,他们的生活及其艺术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常常以反抗者和隐士自居,只有海外媒体和文化猎奇者感兴趣地拜访了那里。

朱岩是任何个人艺术家之一,也是有兴趣的文化猎人。

“当时,拍摄黑白照片需要一个黑暗的房间。 观察到了798。 这里房租便宜,交通方便。 我的很多朋友经常在这里喝酒聊天。 那两年我有孩子,出门不方便,想到了798的拍摄。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各类代表艺术的原创地。 》朱岩关注在这个空之间,关注在这个空之间的艺术家们,拿起自己的8*10照相机,开始记录他们。

在拍《798》的整个过程中,朱岩只有dagor6.5个镜头。 从第一张照片到最后一张照片,透视、空之间的比例总是一致的。 “在理念和主观不断重复、重演的过程中,艺术的首要任务不是揭示事物的特征,而是要对人心有价值的探索。”《人民文学》曾这样评价朱岩在《798》画册中的艺术表现。

精确,和平,安静,不用更尖锐的形状。 这是朱岩拍“798”的大致情况。 在他的画面上,人基本在中间,大小比例也一样。 不接近对象,不需要特写。 图片中的人和人周围的空同等重要。 一切弄清楚之后,掌握了人物的状态。

朱岩关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物,并有足够的力量深入注意,长时间不间断地聚焦,熟悉拍摄对象,并让自己的艺术思考,接近创造的本质。 “我觉得自己正慢慢地走向一个没有人涉足的地方,但回头一看,后面出现了一条路,艺术不就是创造吗? ”。

“我的作品只与我的生活有关”

朱岩在摄影艺术中迈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作品被许多名家收藏,国际上许多媒体都专门介绍他,日本的《newweek》以他的“沉默地带”为封面。 798“八艺时区”( timezone8)的创始人罗伯特·巴纳奥评价朱岩为“精致的人”,认为“他的作品集中反映在摄影、建筑、社会三个方面”。

朱岩对作品有近乎完美主义的要求。 从设备到操作,从配套到印刷,从被摄体的熟悉,到自身的审美体验和被摄体的一致,这些都必须在可控范围内,朱岩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作品。

朱岩对于拍它们,对如何拍、如何拍有准确的预知。 “将照片分为两类。 一是利用照片的证据性进行真实记录。 另一种是利用工具(照相机)和材料(照片)为主观思想捏造作品。 ”。 朱岩的作品是在现实场景中表现个人观念的,被称为“观念的记录”。

这个比较真实,是他生命中真正的矛盾。 “社会充满了模糊性,生活充满了模糊性,我的作品只涉及我的经历,只涉及生活。 ”

1986年在上海渔轮厂工作时,朱岩的工人住在上海新天地,那个地方是老生活区,那时的朱岩经常去工人家打麻将,到了2002年那里已经是沧海桑田,众所周知的一切都消失了。 朱岩拿着照相机,在那里空空挥杆。 2003年拍摄798,朱岩想要自由独立,完全把自己的生活习惯传达给越来越多的人。 之后,朱岩在自己生活的空之间,开始对众所周知的“城乡结合”中的“沉默地带”进行“观念的记录”。

《城乡结合部018》

“小时候,校园的最上面是围墙,围墙外面是农村。 报考武汉大学后,我们理工大学在佟家头上,周围也是农村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渔船厂,地址在杨浦区一个叫复兴岛的地方。 上海话叫“下羽角”,是上海最下面的意思。 然后回到北京,结婚生孩子,住在三元桥的西水库河。”

“随便走在城乡结合部的路边,突然觉得自己住在眼前的大楼里,完全是无意识的。”朱岩一直表现着自己熟悉的生活。 一位记者问他是更偏爱城市还是乡下。 他没有假设。 因为自己一直生活在不稳定的城乡结合部,他不喜欢假设自己不熟悉的生活和偏爱。 他把自己当成生活的体验者,说:“我可能喜欢不稳定和变化。 一直在移动。 一个东西来了,一个东西后退了,我是站在最前线的体验者。 ”。

摄影艺术:“临时”与“永久”的交汇

随着生活的变化,朱岩从生活中升华的艺术作品也在发生变化。 这几年,朱岩三次辗转商家,从798转移到环铁,从环铁转移到怀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边缘的艺术区被拆除,朱岩离城市越远,离浮躁的人越远,“生活反而落地了,内心也平静了下来”。

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朱岩的作品中有越来越多的“观念”要素。 在写真纪实性和艺术观念性之间,生活中不断变化的朱岩也在调整着其中间地带。

“我想通过表面的影像来凝聚‘永久’和‘临时’这两个概念。 我没有把很多家人的看法强加于其中。 我的作品出于本能和直觉,我展示了一个现象。 现象背后的东西,观众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朱岩说:“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越来越直接,这确实与时俱进,但这种“与时俱进”是可能的,不是“海市蜃楼” ”

当798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成为地标和耗资巨大的地方时,艺术家们也远离了这里。 在“798艺术节”上,很多人通过朱岩的作品知道798,这也有“一时”和“永久”的味道。 798,面对曾经快要解体的命运,798,一直夸张到今天,朱岩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新的思考和意义。

朱岩本人还是专注于照顾自己,他的目标总是让自己的生活落地,“只有生活真的落下,想法才会成长,而不是一个嫁接”。 生活本身在不断地变化。 因此,其落地也总是一个深循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活的形式和艺术的文案通过照片的方法融合在朱岩中并被创造出来。 生活越真正接近,他创造的东西也越接近真相。

最后,朱岩说:“现在的我想用三生万物、宿命轮回等物影画像的方法来稍微说明一下东方的理念。”

物影画像《子非鱼》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摄影师朱岩:用观念的记录作798之眼”

地址:http://www.g3gw.com/new/3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