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1字,读完约6分钟

> 北极星输配电网新闻:电网企业提出的无处不在的电力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战略转型,而不是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技术层面,泛在电力物联网包括信息物理网络的实现、泛在技术的应用、无线专网等。

(资料来源:俞青,从鱼眼到电的变化报告的作者)

然而,泛在是企业的顶层战略,它的层次高于技术战略。现在大多数的解释都把泛在视为一种需要理解或引导的技术策略,只是忽略了泛在作为未来5-10年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性。

这里我们简要分析一下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业务(即对外业务)中的一些战略逻辑。

一、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业务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综合能源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能源系统,二是综合能源服务。前者更倾向于工程系统,如储能、配电、三联供、多能源协调等。后者更喜欢软服务,如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售电服务、运营和维护服务等。

1.在综合能源系统方面,电网企业在了解和积累电力系统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在系统互联、客户协调、项目资源、电费回收等方面具有业务优势。缺点是投资机制不够灵活,一些项目存在内部利益冲突,非电力技术(冷、热、气等)没有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多数综合能源系统更加注重多能源协调、多能源联合供应和多能源互补。电网企业在技术、工程和运营方面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大多数项目仍处于试点阶段,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浅谈泛在电力物联网2:对商业模式的冷思考

2.在综合能源服务(狭义服务,尤其是软服务)方面,电网企业在客户资源和营销渠道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制度约束、服务意识缺乏、客户理解不足、服务成本缺乏竞争力等方面存在劣势。

一般来说,电网企业在竞争业务上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也没有积累战略核心竞争力,甚至一些竞争业务和监管业务也存在利益冲突(如节能服务和售电评估)。

因此,目前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方面还没有真正的创新。相反,他们将能源系统投资(园区和用户方)、分布式投资、节能工程、设备运行和维护服务等更传统的服务纳入“综合能源服务”范畴。无论如何包装,他们的业务本质都没有根本改变。

从这一最简单的现状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考虑电网企业在未来竞争性业务领域的布局和路径。

二、不能实施数字化“蛙跳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在太平洋的行动中使用了越级战术,即当面对一些戒备森严的小岛时,它选择跳过这些岛屿,直接攻击下一个岛屿,并切断其后勤链。这些小岛不会攻击自己。

电网公司在竞争性业务领域提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即跳过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能源系统工程”和“传统能源服务”,以泛在物联网投资的形式直接跳到“数据业务”,建立一个巨大的用户侧数据平台,引领新生态。

事实上,这正是互联网公司所做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生态已经跳过了MP3和功能机,以及零售渠道的竞争,从而建立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生态。然而,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前提,那就是“数字终端的普及成本”。在小米、华为荣耀、oppo和vivo的努力下,消费者实现了“一千元智能手机下乡”。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智能手机。那么APP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就可以以“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实现“数字跨越策略”。就战略而言,它只是通过消费升级来完成终端数字化的前提。

浅谈泛在电力物联网2:对商业模式的冷思考

就个人而言,在综合能源业务领域,这种“数字跨越战略”无法实现。关键是谁来支付终端数字化和网络数字化的费用。数字化并不像智能手机的普及那么简单。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数字成本必须在成本、价值、价格、隐私等方面找到最合适的平衡。;

一方面,如果企业用户不能产生目前可观的价值,他们就不会为数字成本付费,这也是工业互联网不能大规模普及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即使电网公司愿意承担数字化的成本(更不用说竞争领域无处不在的成本是否会进入输电和配电价格),客户也不会愿意在没有看到价值闭环的情况下向电网公司披露他们的生产隐私。

因此,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如果没有一个真实的落地场景,仅仅停留在电网企业的一些假想的客户需求中,或者仅仅停留在依靠政府政策来推动它,就不可能真正登陆市场。

三、了解客户需求,把握行业未来

电网企业有避免“管道化”的动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提出做内容(综合能源服务)的策略。这种情况与移动公司提出的用户服务相同。

为了避免被分流,移动公司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与政府/企业合作,从事政府-企业移动服务(如虚拟网络)和校园网络服务。这与目前电网公司与园区和大型企业合作开发园区和大型企业综合能源网络的情况相同。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从微信和微博到手机淘宝和钉子户,到腾讯视频,震动和头条,向强国学习。移动客户的大量实际需求没有被移动公司捕捉到。移动公司希望通过政府和公园之间的合作来保持用户的努力,并且几乎很难满足真正扎根的客户的需求。虽然中国移动也花费了大量的成本,从飞信到米谷,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互联网内容创新,但它始终与客户需求的满足隔着一层纸,结果只是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条管道。

浅谈泛在电力物联网2:对商业模式的冷思考

对于有接地的贴身服务,手机不可能在7×24小时内真正了解用户,张小龙视满足用户需求为一生,与电网有着同样的道理。

回顾电网公司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计划,我个人认为是“内部业务思路清晰,外部业务用词模糊”。内部业务是电网企业所熟悉的,自然很容易处理。对外部业务的描述很少,这表明电网企业确实不了解竞争业务的机制,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来满足竞争业务。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控制着客户的需求,谁就有发言权。这种话语权与客户与网络的物理联系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在于谁能真正实现表外服务的需求理解和价值闭环。至少目前,大量能源服务提供商、电力销售公司和节能公司正在争夺满足客户需求的权利。

对电网而言,最可怕的是,在轻量级的用户侧服务领域,这些新兴力量通过内容服务获得了客户流量,但电网几乎没有能力应对,就像喋喋不休的客户使用移动流量,但对移动没有太多的依恋。移动可以满足大量的客户,但真正的客户价值是由互联网企业获得的。

电网中无处不在的物联网的建设,就像移动设备中4G的建设一样,可能会促进更多的内容服务。然而,在4G时代,手机还没有获得内容服务的话语权。至于电网送智能终端,就像4G时代的移动公司送手机一样,送人不能送互联网产业。这是一个基本的战略判断。

至于如何做,我将在下一节中进行分析。

相关链接:电力中无处不在的物联网随机对话之一:高维智能商业模型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浅谈泛在电力物联网2:对商业模式的冷思考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