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3字,读完约7分钟

毕业于名牌大学,就职于科研院所的“天骄”,在“下海潮”中辞职去上海闲逛,因特殊原因失去了自我,成为了野宿的流浪汉。

前几天,在上海流浪10多年的“高材生”姚某在救助所的帮助下,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原来,出生于1971年的姚某来自湖北,199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在安徽中国兵器工业研究所工作。 2003年辞职来到上海闲逛,2008年与家人失去联系流浪街头。 6月22日,家人赶到上海迎接湖北老家,结束了他十多年的流浪生活。

今年6月,姚某(左二)和家人回到家乡,结束了10多年的流浪生活图据上海杨浦区文芳阁中心介绍,

姚回家后一直在家休养,生活上基本上可以自己处理,但我还是想不起来很多事件。 红星信息从姚某家族获悉,姚某是当时县里为数不多的名牌大学生。 这几年,家人用各种方法寻找,但没有线索。 叹息的是,姚某二哥也在上海打工10多年了,没有见过自己的弟弟。

“当时,为大学生读书并不容易。 我和他年龄差不多,我们家没有钱让我们学习。 他爸爸为他读书很辛苦,现在不能下地了。 ”。 村民说的。

小村里“优秀学生”的学费旅费都是村里人凑的

就像做梦一样,在上海街头流浪了十多年之后,曾经的90年代要点大学“秀才”再次回到了故乡。

1971年,姚某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姚湖村。 父母是农民,上面有两个哥哥。

姚湖村地位于鄂皖三省交界、九省通衢九江长江大桥二桥脚下,小池镇西侧约3公里,位于105国道北侧,九江长江二桥与宽阔的吴楚大道立体上下平行,通过附近村庄。 全村人口一千多人,村内主要姓姚姓和蔡姓占多数。

据姚乡湖北黄梅小池镇姚湖村图红星信息

“你来干什么? 对他有好处还是不好? ’记者来了解姚某的事件,村民在场看起来比较谨慎。 附近的邻居告诉了我红星的信息。 姚某的事件在网络上很受关注,家人不愿意谈论它。 “他在外面那么久,看着也很可怜。 他的家人看了那个视频,在心里不太舒服。 人能找到是个好案子,但他们不想让很多人知道。 ”。

红星信息按照村民的说明来到姚某大哥家。 为了不让在家疗养的弟弟与外人接触,大哥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他根据红星的消息,很兴奋能找回弟弟的家人,但这几天他每天接到很多电话询问弟弟的情况,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暂时来不及办理弟弟的相关手续。

姚先生读的小学图像根据红星信息

姚大哥此前曾对救助所工作人员说,弟弟小时候很聪明,20世纪90年代初是全村第一批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北京理工大学的学费和旅费,都是从东到西凑的。

姚的父亲今年78岁了。 他根据红星的消息,儿子从小就好好学习,是当时县里为数不多的名牌大学毕业生。 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在安徽蚌埠的中国兵器工业的一家研究所工作,之后有机会在美国深造,但因为手续问题没能去成。 十多年前,姚某去了上海后,渐渐和家人失去了联系,至今仍未结婚。 到目前为止,家人试着找了一下,但没有线索。 姚的二哥在上海打工十多年,也没见过自己的弟弟。

失联前姚某图据上海杨浦区文芳阁中心介绍

“听说事业受到了刺激,我们也不知道原因。 回来全家都知道,叫我过来,心情还很兴奋。 在家吃药休息,生活也没有问题。 只是头脑模糊,想不起来很多事件。 ”。 姚的父亲说。

上海的流浪汉救助解开了身上的谜团

“不是杨浦宁国路地铁站附近的流浪汉吗? 上班经常看到他。 冬天用泡沫塑料包裹脚,像行军一样慢慢地走。 去年冬天太冷了,下雨了,下班的晚上,我想在路边的杂货店买毯子给他,所以被他狠狠地骂了一顿,怕他打人几次,想把毯子带回家。 我生气了一晚上。 ”。

两年前,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首次“三无”流浪者姚某图称,上海杨浦区文芳阁中心

姚某的事件被媒体报道后,许多网民意识到自己求助的流浪汉,竟然是失忆的“高材生”。 有网友根据红星的消息,以前经常看到姚某在长阳路一带活动,买了一次饭给他,姚某态度很激烈,不愿意接受帮助。

据上海市杨浦区信息中心消息,两年前,杨浦区救助管理局站长居加定接到热心居民的《新闻》,第一次衣衫褴褛、垂着头、裹着蛇皮袋躺在路边的姚某时,他还是个“无名氏”。

在之后的多次交流中,“无名氏”情绪高涨,拒绝了任何人的接近。 区救助管理处工作人员送来的食品和衣服等被扔在一边,在垃圾箱里多次捡到烟头和食物。

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等部门将姚某按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图送往上海杨浦区文芳阁中心

今年1月21日,杨浦区救助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巡逻救助活动,将“无名氏”的流浪汉送到区精神卫生中心。 经过诊断,“无名氏”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法自行恢复记忆和正常的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他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姚某,湖北人,出生于1971年,在北京理工大学上学,后来在中国兵器工业的一所研究所工作。

姚某在精神卫生中心的图上表示,上海杨浦区文芳阁中心表示

工作人员联系了位于安徽蚌埠的该研究所,对比了新闻和照片,确认姚某的经历属实。 6月13日,姚某的4名前同事来到区精神卫生中心。 在谈话过程中,姚某逐渐回忆起了自己的家庭状况和人生经历。

6月22日,姚某家人赶到上海,在区精神卫生中心、区救助管理站分别办理了出院手续和流浪者交接手续,带回老家与家人团聚。

内向的优等生可以整天保持沉默

6月22日,姚某(中)的家人赶到上海,将老家的照片带回上海杨浦区文芳阁中心

红星信息在访问姚湖村时,认识姚某的村民了解他的情况表示遗憾。 那一年培养大学生不容易,大多是姚某的父母和哥哥们付出的。 在村民看来姚某是个人才能,曾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当时,为大学生读书并不容易。 我和他年龄差不多,我们家没有钱让我们学习。 他爸爸为他读书很辛苦,现在不能下地了。 ”。 村民说的。

姚同村的小学根据红星信息,小时候上学的两个人关系很好,姚某的成绩长期在班里排名前五,后面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黄梅县的一中,但听说姚某第一年考的大学不理想,第二年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

据了解,黄梅第一中学是黄冈市要点中学和湖北省示范中学。 根据红星信息调查1990年黄梅县一中高考成绩,当时学校7个班共计507人参加高考,通过省线的有176人,通过过大专线的有234人,进入大中专院校的有255人。

“那时我们都是‘精英’,彼此之间有竞争,所以我也很了解他的情况。 他小学成绩比我好,远离了后面的中学。 他不爱说话,性格有点内向,就像他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天也不说话一样,我们不行。 ”。 同学回忆起十几年前,姚某毕业后回过村,当时见到他,态度比较冷淡,不和人说话。

“当时,在家培养大学生并不简单。 他们家的条件一般,当时应该还花很多钱供他读书。 我们村的人,如果和他哥哥说了弟弟的案子,他会以为你嘲笑他。 姚某:为什么要去上海,只有家人知道。 ”。 姚的小学同学说:“我们不敢问他的事件。”

7月2日,红星信息来到姚湖村委会,了解姚某回村后户籍等相关材料的办理情况。 村民委员会告诉记者,姚某刚回来,还没有向村民委员会报道,所以手续也没有开始。 “如果请他自己或家人提出要求,村子就要交给他们处理。 ”。

此前,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救助站给姚某开了三周的药,并通过快递送到了家。 姚某现在没有上户口,所以很多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问题无法处理。 如果有什么困难,希望救助站与当地民政和公安部门协调处理,尽快帮助。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高材生"上海街头流浪十年返乡 同学:曾是村里希望”

地址:http://www.g3gw.com/new/3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