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11字,读完约8分钟

> 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鞋,品牌为国外著名品牌,在商场可以卖到300到400元,而他们自己品牌的鞋只能卖到50到60元。

同一家厨具公司生产的烤盘,德国品牌市场价格超过2000元,而其自有品牌的同类产品仅售500元。

这是中国许多合同制造商面临的困境。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谁拥有品牌,谁就有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不断崛起的重要支撑。从模仿到创新,从品牌到品牌创造,中国品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大品牌国家相比,中国品牌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

"全球订单处理研讨会

长期以来,广东的东莞、深圳、浙江的杭州、温州、山东的青岛等地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他们的主要业务是承接国外品牌的OEM订单。生产产品后,它们被贴上彼此的品牌标签,并销往世界各地。依靠欧美知名品牌的贴牌生产,加上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中国贴牌企业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曾经在服装、鞋帽、箱包、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和其他消费品领域拥有大量的工厂。相关报道显示,早在2009年,60%的国际奢侈品牌已经在中国从事贴牌生产。一份关于体育用品行业的研究报告曾指出,“中国制造”。它占据了世界体育用品行业的大部分,但其中许多不是独立品牌,而是合同制造商。

中国企业走品牌建设之路

在家用电器行业,贴牌生产也很常见。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际知名的家电跨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家电生产大国的“大作坊”。。通过贴牌生产,中国家电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但贴牌生产不是长久之计,这种方式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产品R&D设计和销售渠道由发货人控制。企业议价能力弱,利润空低,但必须承担自建工厂、设备折旧和生产管理等风险。它的发展仅限于成为一个“加工车间”,一旦市场波动,订单不足,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随着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一些全球制造企业已经将工厂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地。"回想起来,许多中国企业都是合同制造商,他们的利润被其他人控制。他们给你的利润很少。我们能够在过去生存。当时,许多外国企业都在寻找中国合同工。我们是世界工厂。现在人们把工厂搬到了东南亚和墨西哥,他们甚至没有这种工作机会。当然,这非常困难。"海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企业走品牌建设之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中国制造”已经逐渐抛弃了廉价劳动力、低生产成本和低质量的标签,而转向“中国创造”的变革。

以家电品牌为例。如今,中国家电品牌已经基本脱离了单纯的合同制造时代,自主设计和开发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在全球市场上牢牢占据着家电大国的地位。打造自主品牌、升级产业、抢占价值链高端已成为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共同命题。

从原始设备制造商到设计制造商

那么,代工企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呢?

服装行业有一家这样的代表性工厂,名为富士康,主要为优衣库、阿迪达斯和耐克等外国品牌生产高品质针织品。这家工厂是神州国际集团。

曾几何时,神州国际还面临着所有合同制造企业的问题——产品附加值低,议价能力低,利润相当低。面对这种情况,神州国际开始大力投资设备升级,试图扩展到面料领域,从一个纯粹的替代工厂转变为一个原始的设计制造商。这给了原始设备制造商他们产品的知识产权,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话语权。制造商与品牌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据统计,优衣库、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订单占公司总收入的70%。

中国企业走品牌建设之路

如今,神州国际在服装领域仍然是一种合同制造模式,但在面料生产领域已经是一种设计和制造模式。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织造、染整、印花绣花、裁剪缝纫于一体的针织服装合同制造商。它以高端的产品定位和高效的运营效率而闻名。它已被客户、行业和资本市场认可,并被评为“最佳供应商”。

如果神州国际依靠产业链的扩张来扩大“代工”,那么格兰仕依靠渠道建设从代工工厂发展成为全球品牌。

品牌出口曾是格兰仕快速扩张的法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品牌的微波炉都是格兰仕生产的。从微波炉的最初对外贸易开始,格兰仕已经实现了微波炉、空、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和小型家用电器在欧洲市场的全面供应。在过去的20年里,格兰仕向欧洲国家出口了近2亿套家用电器。

格兰仕不做简单的合同制造,而是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格兰仕每次与外国制造商合作,都紧紧围绕自己生产平台的建设,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引进技术和设备。

格兰仕与世界一流零售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海外设立了销售分支机构,开辟了全球销售渠道。目前,格兰仕在10多个发达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强化品牌的唯一途径是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兆贤表示。

从原始设备制造商到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转变是中国许多制造企业的出路。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从纺织到鞋,从小商品到电子产品,每个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Forbes.com曾经指出,在过去的10到20年里,中国的各个制造部门都在逐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其中,大多数制造商最初都是合同制造商。后来,他们开始开发更复杂的技术,并成为原创设计制造商。这意味着他们开始独立控制整个设计和制造过程,并在零售产品上印上自己的品牌名称。

找到形成品牌效应的正确位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中国制造工厂在出口和合同制造订单的竞争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内部力量。松腾工业就是一个例子。

该公司拥有70项国际专利,于2003年开始开发清扫机器人。十多年来,它主要为霍尼韦尔、惠而浦、飞利浦等品牌工作,每年生产100多万个清扫机器人,并以著名品牌销往世界各地。2015年,该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家庭卫士”。。

"同型号的国内外产品在标准、技术、材料和生产线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品牌产品不担心销售,而独立品牌没有兴趣。"据一家门卫厂的厂长吴介绍,消费者更愿意花4倍的价格购买名牌产品,因为他们对“家装”不满意。没什么?

中山大学教授毛燕华认为,家族企业是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典型代表。这些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部门,但它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往往很弱,大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面临“成本的诅咒”。。

如何打破“成本的诅咒”。?一般来说,在品牌建设之初,企业最缺乏的是设计能力和营销渠道。他们不仅是家具商,许多企业如浙江三和厨具、安徽富光保温杯都有类似的标签:他们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代工厂商,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营销渠道不畅,转型升级困难,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中国企业走品牌建设之路

近年来,家庭警卫队利用互联网,采取了低价格和高质量的战略,逐渐获得突出地位。2017年,Home Guard在Pinduo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售价288元的扫地机器人,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这家一直专注于出口品牌的工厂,终于可以启动自己品牌的清扫机器人——家庭卫士了。2018年,家族卫士加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品牌计划”,面对庞大的三、四线城市市场,拓展了其品牌建设路径。

中国企业走品牌建设之路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认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往往面临供给、需求和分销三方面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向谁、向什么、如何销售产品。只有定位产品和品牌,制定差异化战略,才能有效发挥生产和价格优势,最终形成品牌效应。

当我们的制造业开始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我们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依靠创新而不是原始设备制造商。近年来,华为、联想、海尔等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突围,令世人对之前的“品牌代理工厂”印象深刻。从品牌到自主品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品牌建设的道路。

出发地:消费者日报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中国企业走品牌建设之路

地址:http://www.g3gw.com/jingji/2425.html